[口头报告]铜仁汞矿区稻田土壤汞污染修复及机理研究

铜仁汞矿区稻田土壤汞污染修复及机理研究
编号:103 稿件编号:1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09 13:23:08 浏览:62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21:08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003] 分会场报告-722室 » [3-8] 研究生论坛-2

暂无文件

摘要
汞(Hg)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毒性与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甲基汞(MeHg)的毒性最强。近年的研究发现稻米具有较强的甲基汞富集能力,且食用大米已成为汞矿区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来源。我国汞矿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的汞矿开采与冶炼活动,已造成当地环境严重污染,农田土壤和农作物Hg含量严重超标。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司前大坝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炭开展汞污染农田修复研究,评估生物炭的修复效果,探讨生物炭吸附钝化汞的微观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20亩汞污染稻田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农田的修复效果显著且稳定。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大米总汞/土壤总汞比例降低32.0%,土壤有效态汞/土壤总汞比例降低51.4%。两年的持续监测显示水稻总汞含量和有效态汞的占比保持稳定,表明生物炭修复的稳定性较好。同时,实验组单株穗重相比对照组增加6.34%,亩产增加10.2%,表明钝化剂的添加还能促进水稻的产量增加。
(2)通过傅立叶红外变换、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加入稻田前后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生物炭吸附钝化汞的机理。生物炭颗粒直径在10 ~ 40 μm之间,其中95%以上的生物炭颗粒直径<20 μm。生物炭表面不规则、粗糙和多孔,为汞的吸附提供了结合点位,部分生物炭颗粒具有骨架状结构,表面有明显的孔隙,有利于含汞颗粒的吸附。生物炭表面的-OH、-COOH、-CHO以及卤素增强了土壤对汞的吸附能力。加入稻田后的生物炭通过吸附Fe氧化物以及S化合物能够促进对汞的吸附。
关键词:汞;土壤;生物炭;修复机理
资助项目:石灰岩区砷镉汞污染农田修复与综合防治技术集成(2018YFD0800602)
 
关键字
报告人
胡焱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胡焱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联系我们

唐 嘉

邮件:tangjia@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8811797001

李秀华

邮件:xhli@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3601461377

扫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