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报告]我国污染场地绿色修复与可持续风险管控关键领域与案例研究

我国污染场地绿色修复与可持续风险管控关键领域与案例研究
编号:31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10-22 11:02:44 浏览:537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15:46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8min

所在会议:[005] 分会场报告-721室 » [5-2] 主题18:受污染土壤修复与空间规划及安全可持续利用(张红振、王兴祥)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和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持续推进,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行业规模和技术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在应对农药、铬盐、化工、焦化、钢铁类大型复杂污染场地修复管控与再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施工二次影响严重、修复资源和能源投入强度大、专业技术装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风险管控措施与生态景观设计关联缺失等不足。由于针对绿色可持续修复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导致工程投资增大、施工周期延长、修复效果反弹、地下水中污染物拖尾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施工期间恶臭、异味扩散,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环境公众事件。在科技部重点专项支持下,通过“绿色修复-监控预警-污染防控-弹性管控-价值提升”以及案例应用验证等科学严谨的研发流程,在探明我国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绿色修复与可持续风险管控基础理论和实践短板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修复关键技术方法与核心专业装备,创新了可持续风险管控技术模式,并系统建立了评估技术工具,为复杂污染场地的绿色修复与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专业全面的技术指导。
关键字
绿色修复
报告人
张红振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从事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污染地块风险与损害评估、区域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与技术支持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青年基金、863计划、水专项等十余项。提出了我国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和框架体系建议,建立了一套可行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技术体系与模型,探索了地块自然资源损害与GSR耦合评估原理与技术方法,推动绿色修复技术装备和工程案例在国内的实践应用。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联系我们

唐 嘉

邮件:tangjia@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8811797001

李秀华

邮件:xhli@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3601461377

扫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