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层状结构超稳矿化材料及其土壤修复实践

层状结构超稳矿化材料及其土壤修复实践
编号:23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9-27 11:04:25 浏览:93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国家土壤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16.1%。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达19.4%,被污染面积超4亿亩,其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82.4%)。极为严峻的形势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水和大气污染不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当处于游离态时,易被农作物吸收,造成危害;当处于沉淀状态时重金属离子难以被农作物吸收,切断了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富集的途径,可以显著降低重金属的危害。基于此,利用矿化剂将重金属离子原位矿化,转变为更稳定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矿化态,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实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原位矿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是目前国内外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本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插层结构多金属配合物结构中存在多种化学键合方式,使其溶度积常数(Ksp)较相应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小数十个数量级。基于此,提出了“超稳矿化结构(SSMS)”的思想:基于同晶取代策略将重金属离子锚定在晶格中,形成具有极低溶解度的SSMS,从而大幅降低游离态重金属离子的平衡浓度,抑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溶解性和移动性,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原位超稳长效矿化。以此为核心的原位超稳矿化修复技术具有一下六大优势:1)大容量,SSMS对Cd最大容量可达近600mg/g;2)速度快,以SSMS材料原位修复Cd污染土壤7天后,土壤中Cd的固化率达到95%以上;3)长效性,SSMS材料一次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连续6年的跟踪数据证明其效果完全满足国家要求;4)选择性:通过改变SSMS的元素组成,已实现对As、Pb、Cr等不同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的定制式超稳矿化剂的设计与制备;5)抗酸性: 超稳矿化材料在pH不低于4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超稳矿化作用,表现出优异的抗酸性;6低成本:修复一亩重金属污染土壤,成本约在300元以下。
在大田修复实践中,SSMS材料凭借技术优势先后在甘肃、内蒙、江苏、湖南和山东等省的4000余亩土壤修复中得到实际应用,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显著的成本优势。对电镀企业污染场地的修复中, Cr的浸出量由修复前的190 mg/L降低到0.05 mg/L,完全达到国家要求;2)对全国各地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中,一次修复后,耕地中重金属含量降至国家标准以下,所生产的小麦及大米等粮食作物中的Cd含量已连续多年低于国家标准,修复的长效性还在持续跟踪。
 
关键字
原位矿化修复技术;超稳矿化结构(SSMS)
报告人
雷晓东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联系我们

唐 嘉

邮件:tangjia@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8811797001

李秀华

邮件:xhli@issas.ac.cn

电话:025-86881126

手机:13601461377

扫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